【乙酉】三十三年 鄒人孟軻 見魏惠王 王曰 叟不遠千里而來 亦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曰 君 何必曰利 仁義而已矣 初 孟子師子思 嘗問牧民之道 何先 子思曰 先利之 孟子曰 君子所以敎民 亦仁義而已矣 何必利 子思曰 仁義 固所以利之也 上不仁 則下不得其所 上不義 則下樂爲詐也 此爲不利大矣 故 易曰 利者 義之和也 又曰 利用安身 以崇德也 此皆利之大者也

溫公曰 子思孟子之言 一也 夫唯仁者 爲知仁義之利 不仁者 不知也 故 孟子之對梁王 直以仁義 而不及利者 所與言之人 異故也


【戊子】三十六年 初 洛陽人蘇秦 說秦王以兼天下之術 秦王 不用其言 蘇秦 乃去 說燕文公曰 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者 以趙爲之蔽也 願大王 與趙從親 天下爲一 則燕國 必無患矣 文公從之 資蘇秦車馬 以說趙肅侯曰 當今 山東之國 莫强於趙 秦之所害 亦莫如趙 然而秦不敢伐趙者 畏韓魏之議其後也 秦之攻韓魏也 無有名山大川之限 稍蠶食之 韓魏不能支 必入臣於秦 秦無韓魏之規 則禍中於趙矣 夫衡人者 皆欲割諸侯之地 以與秦 秦成則其身富榮 國被秦患 而不與其憂 竊爲大王計 莫若一韓魏齊楚燕趙 爲從親以擯秦 令天下之將相 會於洹水之上 約曰 秦 攻一國 五國이 各出銳師 或撓秦 或救之 有不如約者 五國 共伐之 則秦甲 必不敢出函谷以害山東矣 肅侯大悅 厚待蘇秦 尊寵賜賚之 以約於諸侯
於是 蘇秦 說韓王曰 韓 地方九百餘里 帶甲 數十萬 天下之强弓勁弩利劍 皆從韓出 今大王 事秦 秦 必求宜陽成皐 今玆效之 明年 又復求割地 地有盡 而秦之求無已 鄙諺曰 寧爲鷄口 無爲牛後 以大王之賢 挾彊韓之兵 而有牛後之名 竊爲大王羞之 韓王 從其言寧爲鷄口 無爲牛後 蘇秦 說魏王曰 大王之地方千里 武士二十萬 蒼頭二十萬 奮擊二十萬 厮徒十萬 車六百乘 騎五千匹 乃聽群臣之說 而欲臣事秦 願大王熟察之 魏王聽之
蘇秦說齊王曰 齊 四塞之國 地方二千餘里 帶甲數十萬 粟如丘山 臨淄之塗 車轂擊 人肩摩 連袵成帷 揮汗成雨 夫韓魏之所以重畏秦者 爲與秦接境也 今 秦之攻齊則不然 雖欲深入 則恐韓魏之議其後 秦之不能害齊亦明矣 夫不料秦之無奈齊何 而欲西面而事之 是 群臣之計過也 齊王許之
乃南說楚王曰 楚 天下之彊國也 地方六千餘里 帶甲百萬 粟支十年 此 霸王之資也 楚强則秦弱 秦强則楚弱 其勢不兩立 故 爲大王計 莫如從親以孤秦 故 從親則諸侯割地以事楚 衡合則楚割地以事秦 此兩策者 相去遠矣 大王 何居焉 楚王 亦許之 於是 蘇秦 爲從約長 幷相六國 北報趙 車騎輜重 擬於王者

소진이 합종 책을 주장했다고 해서 진(秦) 나라를 제외한 다른 국가들을 먼저 방문한 것이 아니다. 처음에는 진나라를 갔는데 거절당했다. 그리고 나서 나머지 6나라를 차례로 방문하며 합종 책이 필요한 이유를 설득하며 각국을 돌아다녔다. 합종이 왜 필요한가를 설명하며 연횡의 문제점을 먼저 대는 것이 인상적이다. 그리고 각국을 돌아다닐 때 그 나라의 땅 덩어리가 얼마이며 갖고 있는 무기 등이 얼마인지를 이야기하는 것은 설득을 할 때 도입부를 어떻게 시작해야 하는지 말해준다.


댓글(2) 먼댓글(0) 좋아요(4)
좋아요
북마크하기찜하기 thankstoThanksTo
 
 
scott 2023-01-13 11:12   좋아요 1 | 댓글달기 | URL
이 한자 화가님 전부 읽으 실 줄 ??

울 할부지 아부지는
옥편 없이 읽으셨고

전 구글 번역기 돌려여 ㅎㅎㅎ

거리의화가 2023-01-13 11:15   좋아요 1 | URL
다 읽지는 못하고^^; 모르는 한자 나올 때마다 찾아봅니다ㅠㅠ 그래도 한자 공부한지 좀 되어서 대부분의 한자는 읽기는 합니다만 다만 쓰는 건 또 다른 이야기라~ 계속 반복해서 보는 수밖에 없지요.
ㅋㅋ 구글 번역기가 짱이긴 합니다.